Hours were updated.
Hours were updated.
腦血管外科的中風三部曲(1. 預防2. 急救 3. 康復治療)
之
第一部上集:
預防中風的誤解和低估, 及先天性的腦血管病變
一般人對預防中風的誤解和低估:
1. 單靠運動、健康飲食、防治三高、抽血檢驗,是不能完全預防中風的:
2. 中風是不分年齡的:
先天性的大腦動靜脈畸形血管瘤(Congenital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)
3. 中風第一步曲,預防中風的腦血管篩查:
#腦血管外科 #中風三部曲
#中風預防 #中風急救 #中風康復治療
#預防中風 #先天性的腦血管病變
https://www.brainandspine.com....
非一般的眼眉跳: 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 (Hemifacial Spasm)
相信很多人都有眼眉跳的經驗,但非一般的眼眉跳可能是半邊面肌痙攣症(Hemifacial spasm/ HFS)的病徵。
半邊臉肌抽搐痙攣症是一種神經肌肉失調的疾病,病人一邊眼簾或面部肌肉會有不規律、非自主的收縮和抽搐現象。由於通常只是半側面部,左邊或右邊抽搐,故又稱為「半面痙攣」,但兩邊面同時抽搐亦偶有出現。
人體的面部肌肉是由我們腦部,由頭顱底部腦幹起始的第七條腦神經,即面部神經(facial nerve)所控制。而面部神經於顱骨耳部下側分為五束去控制不同位置的面部肌肉。
半邊面肌痙攣症的病人多於中年後發...
神經外科的微創脊柱外科手術
什麼是微創脊柱外科手術?
微創脊柱外科手術(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 MISS)是一種具有以下優點的脊椎手術:
1. 微創脊柱外科手術的傷口微小, 大約長度1.4-1.8cm(傳統脊柱手術的傷口則長為10-15 cm)。
2. 微創脊柱外科手術的入侵性比傳統脊柱手術少, 對脊柱、脊椎的小骨關節及其周圍的組織(如肌肉,韌帶)的傷害及失血都會較少。
3. 在微創脊柱手術後,因為傷口、肌肉疼痛少得多,固此病人可以恢復得很快,通常可以在手術後1-2天便出院(傳統手術則需要7-10天)。
4. 由於在微創脊柱外科手術中,沿...
TMS 全稱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(腦磁激療法)#中風復康
腦磁激療法(TMS)是一種嶄新推出的中風神經康復治療方法。磁激人腦對中風康復治療已經被廣泛證實具有臨床的效益和作用。
傷的腦細胞, 達到喚醒、恢復、代替、或可能具有神經細胞功能再生的效用。
通過腦磁激療法(TMS),中風病人喪失的神經功能,希望可以更快速度和有更全面的恢復。為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,腦磁激療法是必須與其他常規傳統的中風康復治療計劃(即物理療法,職業和言語療法等)一併結合臨床應用。
通過病人的頭顱骨,腦磁激療法(TMS)會刺激他們大腦神經元的活動。刺激是由...
Seeking Second Medical Opinion
With the ever-advancing Medical Technology, seeking a second medical opinion is now the standard practice for all kinds of medical diagnoses. Getting a second medical opinion from another Medical Expert is a decision-support tool for ratification or modification of...
天下第一痛 - 三叉神經痛症
三叉神經痛症可說是“天下第一痛”,表現為顔面部驟發驟停的閃電樣、刀割樣、燒灼樣、頑固性的劇烈性疼痛,痛不欲生。說話、洗臉、刷牙或微風拂面,甚至走路時都會導致疼痛發作,疼痛歷時數秒或數分鐘不等,不發病時同正常人一樣。以中老年人發病為多,女性略多於男性,70-80%的病例發生於40歲以上,高峰年齡為50歲以上。
突然發作和突然停止是三叉神經痛的一大特點。疼痛發作時,病人會毫無徵兆的突然停止說話、進食等活動,疼痛側面部可 ....
微創頸椎後路手術
張先生,46 歳,從事地盤工作, 需要在高空體力勞動。在2018年3月開始覺得手腳麻木痺痛, 左右手體温感覺有異,手腳偶爾乏力,及走路時覺得腳軟不穏定。 磁力共振醫學造影確診了頸椎第三至五節出現嚴重退化:椎間盤突出、後縱韌帶變厚及骨化, 黃韌帶變厚,頸椎神經管道變得非常陜窄,脊髓中樞神經受到嚴重擠壓。脊髓神經變形而且扁平,及有神經水腫現象。
控制我們呼吸的橫膈膜之膈神經 (Phrenic Nerve),是由頸椎 中樞神經第三至五節所負責的。所以第三至五節的頸椎神經病變,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呼吸功能。張先生的中樞神經嚴重擠壓、變形扁平及水腫,除有四肢及下身癱瘓的風險外, 亦...
水與中風
近來都有多宗介乎40-60歲以上的阻塞性中風個案,當中都有提及發病前飲水量較少。其實,飲水是健康的關鍵,早在中國唐代就已經有人注意到飲水的好處,有一本著作《千金翼方》,在卷十三中,有一卷叫“服水經”。正確的飲水方法能預防疾病,延年益壽。身體一天開始運作的關鍵,是靠足夠的水份攝取,人體每天會透過呼吸、排汗、排泄至少流失500毫升水份,補充水份可以幫助腎臟及肝臟解毒;嬰兒身體的水份佔88%、20歲的人水份佔 68%、60歲的人佔40%,含水份越少離死亡的日子也就越近。一個人一天所需要的水是2,000cc,一年約7,000公升,一個人如果活到70歲,所需要的水量就高達50,000公升...
Mon: | 10:00 am – 1:00 pm, 3:00 – 7:00 pm |
---|---|
Tue: | 10:00 am – 1:00 pm, 3:00 – 7:00 pm |
Wed: | 10:00 am – 1:00 pm, 3:00 – 7:00 pm |
Thu: | 10:00 am – 1:00 pm, 3:00 – 7:00 pm |
Fri: | 10:00 am – 1:00 pm, 3:00 – 7:00 pm |
Sat: | 10:00 am – 2:00 pm |
Sun: | Closed |